万物永谐——胶州非遗系列展示
时间:2024年09月18日 10:29

胶州文化源远流长。三里河文化遗址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创造灿烂的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群众文化事业。1950年设立了文化馆,以后陆续在各区(乡、镇)设立了文化站。胶州的文化部门经常组织各种文艺会演,每逢佳节和重要纪念日,群众自发组织的多种杂耍和文艺演出多资多彩。胶州民间艺术种类众多。胶州茂腔是山东地方戏曲的一种胶东剧种,原名冒肘鼓。早期茂腔,几个演员坐在板凳上清唱,唱腔单纯易学,唱词口语化,清朝晚期就流行在城乡之间,男女演员坐在板橙上只唱不表演。胶州茂腔艺术造诣最高的是曾金凤。京剧演员人才济济,主演白玉昆是全国“四大红净”之一,被誉为活关公;王玉蓉为国内“四大坤旦”之一;赵小岚是“四小坤旦”之一;杨寿山是国内著名架子花脸;吴松岩国内著名铜锤花脸。主要演出剧目有《千里走单骑》、《走麦城》、《小淹七军》、《岳飞》、《芦花满》、《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洪羊洞》、《李陵碑》、《霸王别姬》、《审头刺汤》、《红娘》、《玉堂春》等。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俗称“扭断腰”,是国内很有影响的民间舞蹈。1764年胶州北乡东小屯,赵、马两家往东北逃荒,以家乡的地秧歌,按观众的喜好经改进,沿途卖唱乞食,逐渐形成一种边舞边唱新的舞蹈形式。舞蹈程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有哨呐、大锣、堂鼓、铙钹、小钗、手锣等。曲牌有扣腔、锯缸、打灶、迭断桥、南锣、东坡、小腔、南西腔、女西腔、上庙等。明清时,胶州鼓乐名人辈出。宗教活动、婚丧嫁取、节日喜庆、官府活动及庆典祭祀活动都离不开鼓乐。乐队分佛、道乐队及民间乐队、演奏佛乐、道乐。主要用于宗教节日庆典活动和为民间追荐亡魂,做七颂经及祭祀、喜庆活动。民间乐队,由民间艺人组成,艺人的师承,一般由家传如楼子底的耿家班、马店的殷家班、葛家庄的高家班。他们主要为民间的婚丧嫁取,官府迎来送往,庆典祭祀等活动服务。民间鼓乐有小唢呐、中唢呐、大唢呐、长号、笙、笛、双管、坠琴、二胡、京胡、月琴、小鼓、小钹、小锣、大锣等。常用曲牌有将军令、走马令、滚滚令、得胜令、小开门、器长城等。


胶州非遗系列展示-数字博物馆链接:http://expo.veryengine.cn/8wanwuyongxi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