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美育与专业融合的新路径,6月18日下午,青岛工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在教职工之家成功举办中式花艺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特邀青岛市凤栖梧桐工作室主理人苏老师担任主讲,通过“理论溯源+实践创作+作品升华”的沉浸式教学,带领师生感受中式插花的艺术魅力。

图为苏老师为大家讲解花材与剑山的使用
活动伊始,苏老师以“天、地、人”三才之道为引,系统梳理中式花艺的千年脉络。从《诗经》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雅趣,到宋代文人“瓶花三说”的审美哲学,揭示中式花艺“以形写意、以器载道”的底层逻辑,强调“花材选择需契合空间意境,枝叶布局当呼应人文情怀”。通过展示明清文人画中的插花范式,苏老师进一步阐释了“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等美学原则,为后续实践奠定文化根基。
本次沙龙围绕“清雅之韵”“禅意之境”“生机之趣”三大主题展开,精选十余种当季花材,包括木本枝条、草本花卉及叶材,引导参与者探索不同风格的表现手法:
清雅之韵:以龟背竹为骨、马蹄莲为魂,通过“疏影横斜”的构图展现空灵意境;
禅意之境:运用卫茅的苍劲线条与红果的圆润质感,营造“枯荣相生”的静谧美学;
生机之趣:以鸢尾的舒展形态、洋甘菊的繁复层次,诠释“生生不息”的东方生命观。
在实践环节,苏老师示范了“剑山固定法”“高低错落法”等技法,指导师生将理论转化为创作。参与者手持花剪,时而凝神构思,时而专注修剪,现场弥漫着“静听花语”的艺术氛围。创作完成后,苏老师逐一对作品进行“把脉问诊”,从“主次呼应”“疏密节奏”到“气韵流动”提出优化建议。

图为本次沙龙花艺作品之一
活动尾声,学院院长李杰总结道:“中式花艺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具象表达。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美育+专业’融合路径,通过非遗手作、节气艺术等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在青年手中焕发新活力。”参与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是一次艺术熏陶,更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据悉,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持续深耕美育实践,2024年秋季学期已举办传统文化艺术沙龙展,涵盖螺钿胸针、茶果子制作等非遗项目,吸引百余人次参与。本次中式花艺沙龙是学院“何以黄河·传统文化艺术系列沙龙”活动的延续,旨在以创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助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
(通讯员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尤铎)